很多花种子的播种方法都是相通的

2017/5/8 10:04:22 0次浏览

1.育苗盆 

育苗推荐使用育苗盆育苗,不要直接播在地里。直接播在地里,土壤传播的病虫害较多,地温较低,水分和湿度不易控制,影响发芽率。穴盆育苗还便于统计发芽率。 

2.育苗基质 

育苗基质要求土壤疏松、透气性好、保水保肥、干净无病害,肥力较好。常用的基质有泥炭土、椰糠、珍珠岩、蛭石,一般混合使用。例如泥炭土 85%+珍珠岩10%+蛭石5%。 

3.装盆 

基质拌匀后装盆,基质在装盆过程中不需压实,轻轻整平即可,否则会改变基质的物理性质,使基质的透气性降低。 

4.浇水 

用细喷头浇透底水,水滴的大小以不冲击土表、保持土表平整为好。浇水后再用杀真菌的药剂浇灌一遍,常用的药剂是百菌清。 

5.浸种 

适当的浸种可以促进发芽,提高发芽率。种皮软薄的可用冷水浸种,种皮较厚的可用温水或热水浸种,很细小的种子可以不浸种。

1.播种密度 

穴盆播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每穴播1粒或多粒。育苗盆播种,一般的品种每平方米可播12千粒种子。先根据播种育苗盆的面积把种子均匀分成若干份,每盆一份。 

2.播种  

较大的种子可均匀撒播在基质上,或者条播,较小的种子如矮牵牛、金鱼草,可先用干净的细沙拌匀后再播。


3.播种的深度和覆土   

播种的深度是由种子的大小和种子发芽的需光性决定的。一般种子的播种深度为种子直径的2-3倍。有的品种如矮牵牛、夏堇、繁星花、四季海棠,发芽需光,不需覆盖基质,直接播在土表面 

4.喷水  

播种后或者覆盖后,再用细雾喷头喷一次水,浇透,让种子与基质和覆盖材料充分接触。在种子萌芽期间,最好进行喷水,但决不能喷水过多,以免降低土温或沤烂种子和幼苗的根须。一般花卉种子在20—25℃恒温中经过510天便能萌芽生根。 

5.覆盖

在播种盆上盖上玻璃、地膜或塑料膜,可以保持空气湿度,冬季还可以保温增温。夏季可不盖膜,盖膜也不能密封,两侧必须通风。 

6.遮荫

若夏季播种,一定要遮荫,否则光照太强,水分蒸发旺盛,会影响种子萌发。 

1.温度   

根据具体的品种的要求给以适当的温度,大多数种子的发芽温度在20-25℃之间。温度太高和太低都会直接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2.湿度   

播种后水分的管理是很关键的。冬季育苗夜间土温低时,水分散失少,因此在苗期不需要补水或者少补水;如果土温较高,在苗期应根据实际需要喷雾补水。夏季育苗时,水分蒸发特别快,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补充水分。如果种子很细,为避免水的冲刷,可以采用浸盆的方法补水。 

3.光照   

除个别品种发芽需光之外,一般种子播种后不要晒太阳,发芽后再晒。种子萌发后必须接受光照,否则会使幼苗徒长。

4.揭去覆盖物   

种子发芽后,要及时揭区覆盖物。有60%70%的种子在子叶展开后应将膜揭去,以免幼苗徒长。同时仍然要保持基质的湿度,从而使未发芽的部分种子的子叶从种壳中成功伸出。 

5.移植

种苗生长到适合移植的时候,要及时假植或定植,否则容易造成种苗徒长和生产延误。 对于撒播的细小种子,播种后可以覆极薄的一层细沙土,也可不覆土,但浇水或浸盆后温床和器皿上方一定要盖一层薄膜或玻璃以增加湿度,防止种子干燥。

对于撒播的种子,当小苗长至高约2CM左右时应及时间苗。 而大中粒种子播后的覆土深度要视种子的大小而定,大粒种子覆土深度为种子厚度的2-3倍,中小粒种子一般以不见种子为度。播种后应注意温床和器皿的湿度,定期喷水。出苗后应揭开薄膜等遮盖物。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